在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后,4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二季度稳中回升的经济态势释放出更多积极信号。
会议指出,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流动性方面,会议特别提出要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受访业界专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会议提出的“加紧实施”与“用好用足”表明下阶段宏观政策的使用力度将提速,这为后续进一步加力留出空间。“预计二季度降准降息的概率将加大,同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推出将有利于信用扩张,其中科技、消费、外贸有望成为发力重点。”一位专家分析称。
适时降准降息
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这表明后续我国货币政策将延续适度宽松的基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综合当前外部经贸环境变化、房地产市场及物价走势等因素,二季度“适时降准降息”的时机已经成熟。“降准降息落地时间可能提前,降幅也可能加大,以体现‘加力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
王青预计,本轮降息幅度有可能达到0.3个百分点,相当于2024年全年降息水平;降准幅度有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元。“这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通过扩投资促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是应对当前外部环境波动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据悉,自去年9月降准后,目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6.6%,距离5%的下限空间已日益缩窄。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目前市场利率整体处于相对低位,加之国内外形势仍需继续观察,因此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仍需要相对谨慎。“降息仍面临着内外环境的多重约束。”
在温彬看来,降息主要受人民币汇率和商业银行净息差的掣肘。由于美元相对走弱,汇率掣肘暂不明显,但净息差的约束仍需要关注。他预计,下一阶段央行可能依次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和下调LPR等实现降息目标。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在业界看来,这有望引导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加大对这三大领域的支持。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在房地产领域,会议提出,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对比去年12 月政治局会议中的“稳住楼市”和去年9 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表述,本次会议关于房地产的表述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市场普遍认为,今年会议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相对更积极。
王青认为,在外部经贸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今年稳楼市的迫切性显著上升。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稳住楼市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不仅能稳定投资,也能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当前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基础还不牢固,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政策在需求端发力,重点之一是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可以直接增加市场住房需求。”他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