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1号馆的低空经济展区,多款先进的低空飞行器陈列其中,它们勾勒出的“未来交通场景”,吸引着无数目光。这里,不只是产品展示的舞台,更是海南低空经济从构想迈向现实的生动缩影。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正以蓬勃的发展姿态,成为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一条崭新赛道。它不仅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更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这一时代浪潮中,海南自贸港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勇立潮头。
4月14日,在“海南低空经济招商对接洽谈会”上,海南省政协副主席袁光平介绍道:“海南自贸港凭借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空运资源优势和战略区位优势,抢抓历史机遇,全力打造中国低空经济创新发展高地。”
海南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既有诚意,更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海南政府相关机构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当前,海南正积极开展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工作。其中,《海南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以及《海南省支持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研究制定正在有序推进。这些政策法规将从多个维度发力,涵盖企业引进培育、应用场景拓展、延伸业态发展以及园区建设等关键环节。
首个全域低空区域改革试点
在经济发展的新赛道上,海南正凭借一系列独特优势,全力冲刺低空经济领域,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免税政策,这把助力海南发展的“金钥匙”,如今也在低空经济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海南作为全国首个全域开展低空区域管理改革试点的省份,在空域管理上先行先试,成果斐然。目前,全省试飞空运占比46%,这一数据彰显了海南在低空领域的活跃度。
袁光平坦言:“叠加中国港零关税、低税率减税政策,进口飞行器航材设备可享受免税政策,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这一系列的政策优势为低空经济在海南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
海南自身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有着丰富的空域资源,自贸港政策优势显著,还有着大量丰富且独特的应用场景。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海南低空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当下,海南低空经济已站在腾飞的关键节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海南的地理优势同样不可忽视。长达1823公里的海岸线、68个天然海湾,还有全球首条环岛旅游公路以及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这些独特的地理风貌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低空旅游和航空运动业态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海南省内经营性通用航空作业总量达到25505小时。对于海南来说,低空经济通用航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在低空旅游航空运动领域,海南更是在全国一马当先,占据了近一半的飞行作业量,成为全国低空开放的前沿阵地。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低空经济在国内发展势头正劲。“2024年国内低空经济的规模已经达到了6702.5亿元,较2023年增长超过32%,增速迅猛。”中国通航董事长刘昱表示。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引导下,空域管理改革持续深化,农林植保、电力巡检、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低空文旅等多个领域的产品纷纷落地。与此同时,5G通信、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为低空智能化运营注入了强大动力,一条涵盖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加速构建。
低空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刘昱指出,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唯一的自由贸易港,海南凭借“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在低空领域大胆探索创新。去年,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多部门印发的《海南省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更是为海南低空产业发展搭建起了新型战略框架,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海南发展低空经济,不仅是自身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探路。
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持续推进和产业的不断升级,海南低空经济有望创造更多硕果,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贡献 “海南力量”。
自贸港招商进行时
海南自贸港的低空经济领域,正掀起一股招商热潮。记者在《海南自贸港2025年招商引资项目库——低空经济》中看到,从机场建设、营地打造到度假村开发以及和各类设备生产项目,招商范围涵盖了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多个关键环节,投资金额大多集中在3000万元至20亿元,展现出这片领域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投资吸引力。
其中,儋州旋翼机制造基地项目备受瞩目。该项目依托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旋翼机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制造基地。在国内低空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它将肩负填补国内旋翼机产业的部分空白、提升整体技术水平的重要使命。项目规划用地100亩,覆盖了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总投资约20亿元,资金来源包括企业自筹、政府土地优惠及低空经济产业基金。
然而,对于海南低空经济领域的招商,还需要进一步打破政策壁垒。一位企业人士指出,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是海南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低空开放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对低空飞行器的监控问题,在海南同样亟待解决。
“尽管海南已在低空经济管理改革方面迈出了步伐,但在低空监控领域仍需持续探索创新。目前,尚无省份能够实现对低空的有效监控,海南应该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来解决这个问题。”前述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行动。据记者了解,海南已经针对低空反制系统展开招商。《海南自贸港2025年招商引资项目库——低空经济》中的“低空反制系统项目”,正是基于海南自贸港战略定位及低空安全保障需求设立的。该项目围绕无人机反制、电子围栏部署等核心场景,致力于建设一个涵盖雷达探测、光电跟踪、无线电干扰等多种先进设施的海南全域低空反制系统。
如今,无人机“黑飞”“乱飞”现象日益严重,对机场净空区、军事管理区以及重大活动举办场所等关键敏感区域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国内对低空反制系统的需求愈发迫切。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低空反制系统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相关产品的标准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和协同性还需加强,且市场覆盖范围尚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尤其在区域性的低空反制体系建设方面,还需要大量的投入与资源整合。
尽管面临挑战,但依托自贸港政策、全域适飞的良好条件以及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海南正全力打造低空经济的“海南模式”。展望未来,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技术的持续突破以及专业人才的不断汇聚,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在全国乃至全球低空经济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