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战略协同、赋能产业链“强链补链”成为今年以来并购重组市场新趋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今年以来首次披露并购重组事项公司151家,远超去年同期水平,以产业整合为导向的深度并购成为主流。
市场人士预期,在产业逻辑驱动下,由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链主”推动的并购活动有望持续活跃。未来并购将更注重横向协同与纵向延伸,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将获得更多政策倾斜,产业并购的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作为产业整合重要力量的国企并购,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业链整合赋能产业升级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紧扣产业链“强化”与“补充”核心,以产业协同升级为导向,通过并购获取关键技术或产能,既提升自身竞争力,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淡马锡中国区主席吴亦兵观察到,当前中国市场呈现创新飞轮与并购整合的双轮驱动现象。一方面,随着部分行业逐步进入成熟期,越来越多拥有稳健基本面、现金流的成熟企业进入了适合并购的环境,通过并购整合行业力量。另一方面,中国独特的需求供给迭代生态,形成了强大的创新飞轮效应,正在孕育出快速成长的世界级领军企业,带来成长型投资机会。
龙头企业借战略并购培育领军企业,券商并购升温是典型例证。11月19日晚间,中金公司与东兴证券、信达证券同步发布公告,宣布正在筹划由中金公司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这两家公司。证券行业在监管引导下“打造一流投资银行”更进一步。
招商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郑积沙表示,“国君+海通”合并时隔一年,中金“三合一”再次吹响行业整合号角。在国资委退金令、金融机构聚焦主责主业等政策背景下,券商并购仍将围绕同一实控人旗下券商和国资剥离非主业券商来进行。
备受关注的是,并购已不再只是企业规模扩张的工具,而是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上市公司通过积极并购加快转型步伐,重塑A股估值逻辑。
中信建投并购部负责人张钟伟认为反内卷需通过结构升级、技术突破与协同整合转化增长动力,产业并购正是核心抓手。
产业并购基金活跃
产业并购案例的活跃离不开有力的资金支持。产业链主导企业与国资等纷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锁定关键技术与稀缺产能,助力提升产业链安全与韧性。
近期,多地出台政策鼓励设立并购基金。《北京市关于助力并购重组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优质上市公司、各类投资主体单独或联合以市场化方式设立和运营并购基金。《天津市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专项方案》提出,支持企业并购重组、集聚并购基金、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强化并购监管促发展。
国资基金支持并购重组的信号也更加强烈。7月,上海市提出建立国资并购基金矩阵,设立总规模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用好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加大对重点产业战略性项目和产业链核心关键环节投资力度。
晨壹投资管理合伙人刘晓丹表示,未来,并购基金与产业方将形成“合作+竞争”格局。一方面,产业方和并购基金可能竞价收购同一标的;另一方面,并购基金的参与有利于优化标的公司的治理结构、减少“创一代”在出售决策中的情感干扰。产业方从基金手里收购资产时,后续整合阻力相对更小,从这一角度来看,并购基金也是产业方重要的合作伙伴。
“伴随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并购基金在资本市场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与产业整合升级。”刘晓丹说。
构建有序市场生态
并购市场的升温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市场人士预计,未来政策支持将更具针对性,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将获得更多政策倾斜,产业并购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作为产业整合重要力量的国企并购,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出海并购有望成为中国企业破解增长瓶颈、链接全球资源的重要路径。上交所副总经理王泊表示,从企业层面看,一方面,积极“走出去”,通过海外并购获得先进的技术和新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大力“引进来”,通过并购引入外资完善内部治理,提升公司形象。
对于企业如何提升跨境并购能力,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钱菁给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行业知识、估值、财务、法律等综合能力的内部团队;二是精选专业中介机构,通过流程管理、谈判技巧及全球网络资源等协助公司更好实施并购交易;三是强化并购后整合能力,建立体系化的投后管理制度与标准化整合流程,确保协同效应实现。
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将持续筑牢风险防线。“预计相关部门有望进一步健全并购重组风险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密切关注并购市场非理性因素发展情况,密切关注盲目跨界并购、利益输送等行为。”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