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卫星通信产业战略地位凸显,政策导向明确。近期工信部发布《指导意见》明确将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预期相关牌照发放工作或将加快推进。产业方面,火箭运力、发射成本等产业链瓶颈或将得到解决,卫星发射频率正显著提升,预期2025年下半年或为产业拐点。市场交易层面,卫星行业正从主题投资逐步向更具持续性的产业投资过渡。建议优先关注具备潜在获得业务牌照可能性的卫星运营服务商,以及制造、发射和地面设备相关企业。
全文如下
新兴产业|卫星通信:战略地位凸显,政策导向明确
卫星通信产业战略地位凸显,政策导向明确。近期工信部发布《指导意见》明确将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我们预期相关牌照发放工作或将加快推进。产业方面,火箭运力、发射成本等产业链瓶颈或将得到解决,卫星发射频率正显著提升,我们预期2025年下半年或为产业拐点。市场交易层面,卫星行业正从主题投资逐步向更具持续性的产业投资过渡。建议优先关注具备潜在获得业务牌照可能性的卫星运营服务商,以及制造、发射和地面设备相关企业。
▍卫星通信产业战略地位凸显,政策导向明确。
卫星互联网在全球覆盖、6G通信、特种通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正成为全球竞争的“新战场”。我们认为中美在低轨卫星及太空中存在资源、商业、军事等多维度竞争,星舰进展加速一定程度上会“倒逼”中国加速建设卫星互联网体系。美国Starlink占据先发优势,而国内卫星产业链发展仍面临诸多瓶颈,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技术革新和规模效应降本增效。
▍卫星通信业务准入工作持续优化,牌照发放工作或将加快推进。
市场准入是产业发展实现进一步跃迁的基础,2025年8月27日,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称《指导意见》),旨在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我们预期卫星通信产业牌照发放工作将于近期加速推进,为卫星互联网商业化应用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文件提出“提升协同推进合力”,我们预期未来相关部门职能有望进行整合,卫星产业工作的开展将具备更高的统筹协调性。
▍高频发射已至,产业拐点在即。
展望2025年下半年,我们认为产业拐点已至,尤其是产业链瓶颈的火箭运力和发射成本问题或将得到解决。民营公司下一阶段有望研发出对标猎鹰9号的可回收中型运载火箭。根据各家民营火箭公司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数家民营火箭公司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进行中型运载火箭的首飞测试。若民营航天公司火箭试验成功,将有望参与到GW星座和千帆星座的发射服务中,进一步加速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
▍优先关注业务准入机遇,以及制造、发射和地面设备。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结合此前2025年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及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关于卫星通信业务准入工作的表态,我们预期相关业务牌照发放工作将在年内完成。建议优先关注具备潜在获得业务牌照可能性的卫星运营服务商,并关注卫星制造领域的核心配套、导航/遥感载荷、设计总装企业,以及卫星发射和地面设备相关企业。
▍风险因素:
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低于预期;卫星发射计划实施低于预期;地面设施和运营服务建设不及预期;商业航天发展速度不及预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