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最高的是东方盛虹,公司去年11月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一致行动人盛虹(苏州)集团有限公司、盛虹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了最高11.2亿元、8.4亿元和8.4亿元的贷款额度,贷款金额上限合计达到28亿元。今年6月,东方盛虹再次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致行动人、持股5%以上的公司股东盛虹(苏州)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不超过9亿元的增持回购专项贷款。
牧原股份、荣盛石化、歌尔股份、赛轮轮胎等多家民企获得的增持回购专项贷款金额居前,分别为最高25亿元、18亿元、17.6亿元、16亿元。
2024年10月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刚推出时,央国企、重要指数成份股及部分行业龙头起到了明显带动作用,而今年以来,越来越多中小上市公司也开始使用回购增持贷款。畅力资产董事长、投资总监宝晓辉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注册制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叠加政策引导,中小民企管理层对市值管理认识深化。随着民企加入使用回购增持贷款队伍,有利于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市值管理格局,管理层也能根据对应企业的反馈来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进行完善,这能够有效促进市场竞争和创新发展,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推动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在资本市场改革浪潮中,民营资本激活下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将为股市上行空间注入持续动力。”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超六成民企参与,彰显出政策的普惠魅力与强大吸引力。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能够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以帮助上市公司及重要股东更有效地实施回购和增持计划,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积极回购或增持股份,也向外界亮出企业价值被低估的鲜明旗帜。
政策成效显著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自2024年10月创设以来,已显现出显著成效,对资本市场稳定、上市公司行为及市场信心产生了多维度的积极影响。
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以来,上证指数已基本脱离3000点的震荡区间,并连续多日在3400点附近震荡。在今年4月7日,A股市场大跌之际,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两家央企拟使用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达1800亿元。
宝晓辉认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能够对资本市场起到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随着更多企业和机构参与,股票回购增持规模有望继续扩大,在市场遭遇巨大波动的时候起到更大的稳定作用,增强资本市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同时,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出现后,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取资金用于回购增持,有利于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推动企业提升治理能力,保障企业长远发展,带动资本市场整体质量提升。
此外,监管部门很可能会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和市场发展需要,对现有的股票回购增持政策进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机构的融资需求,提高政策资金利用效率,让该工具更好地服务于资本市场。
陈兴文表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的推出,是一场市值管理理念的深度变革,就此开启 “低成本融资 — 市值管理 — 估值修复” 的三重良性循环新篇。随着政策精雕细琢与市场各方认知持续进阶,这一机制必能成长为资本市场稳稳当当的 “稳定器”,精准高效的 “价值发现器”,在资本市场发展长卷上绘就浓墨重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