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人社部印发《关于2024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为2023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3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3%。
3%的养老金涨幅,这是历史新低。
自2005年开始,我国养老金便连续上涨了二十年,从2008年开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维持连续十年10%的涨幅,退休金从700多元上涨至2015年的2000多元,增长高达3倍。
但2015年我国人口红利开始减退以来,基本养老金涨幅进入下行周期,背后因素多种多样,有人口老龄化压力和疫情后地方财政困难等因素。
到2021年,我国养老金涨幅为4.5%,2022年涨幅为4%,到了2023年,涨幅来到了3.8%,至2024年3%的涨幅再度创下历史新低。
人口老龄化压力,开始显现。
养老金涨幅连年放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筹资端压力不断加剧。
根据财新不完全统计,就下限而言,2023年全国各省份整体涨幅在4%-12%左右,中位数为7%,两端极值分别为广西3.9%和上海12.12%,在这样的涨幅下,为企业减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随着国内老年抚养比加速抬升,养老金可持续性也面临严重挑战,企业不仅压力越来越大,对宏观基金池而言,压力也开始显现。
在此基础上,养老金涨幅放缓,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毕竟关于养老金亏空的讨论,由来已久。
不仅仅是社科院,武汉大学在内的多项研究都预测,距离养老金亏空仅剩10年左右窗口期,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养老金放缓,可以说是名副其实。
2019年,社科院发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中就提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2028年之后将会收不抵支,年度缺口达到1181.3亿元,并在2050年扩大近100倍至11.28万亿元。
养老基金累计存余也不容乐观,养老金累计存余将在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随后逐年减少,可能在2035年消耗殆尽。
养老基金池的枯竭,究其根源在于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随着我国第一代婴儿潮开始步入退休年龄,自2020年后我国每年年满60岁的人口都将高达2000万人,随着老龄化时代加速到来,养老基金池也将加速面临亏空风险。
今年我国养老金涨幅仅仅只有3%联想到过去几年涨幅不断放缓的养老金,这也基本上意味着,未来我国养老金涨幅很难再回到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
存续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养老基金池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但仅仅是涨幅放缓,显然还不够。
名义上我们每个月缴纳的养老金是自己退休后的一个养老保障,但从操作上它则是当下退休人员每个月领取的养老金来源。
今天退休人群领取的养老金,其实取决于上班族每月缴纳的养老金。
当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且退休金连年上涨时,对养老金的挑战自然也就更大。
因此,仅仅是退休人员养老金涨幅放缓,就想应对养老金存续挑战,显然还远远不够。
在老龄化不断加大的趋势下,唯有延迟退休,从年龄上降低领取养老金的人数,才能够解决养老金即将面临的存续问题。
关于延迟退休的讨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最近的一次是在2021年,当时就提出要渐进式延迟退休,男女最终的目标是到65岁退休,和今天的退休年龄对比,女性延长了十岁,男性则延长了五岁。
延长退休年龄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这对个人退休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但从集体的角度来看,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很好解决养老金所面临的亏空问题。
女性延长十岁,男性延长五岁,从今天月均养老金3000元的角度来看,一年就是3.6万元,十年就是36万元,五年也高达18万元,换句话说,只要我们开始实施延迟退休,那么仅仅是单个人,就能够节省几十万元的退休金发放。
考虑到我国庞大的老龄群体,这笔费用节省是非常可观的,这比上涨社保缴费基数带来的效果要好得多。
未来的养老体系走向今天来看已经非常明确了,大概率会是延退和涨幅放缓并行,从2020年开始,我国养老金涨幅已经连年放缓,到今天已经放缓至3%,未来大概率也会有继续放缓的空间。
至于延迟退休,尽管这不会马上推出,但考虑到老龄化的趋势难以抵挡,在未来五年,延退的概率也会变得非常大。
养老关乎一个商业社会的底线,过去农业社会的家庭式养老不再发挥作用的时候,更考验一个商业社会里的契约精神,靠着对未来步入老龄化的信任,人们据此缴费,并相信到了退休年龄可以每月领取一笔不菲的金额用以养老。
人们对养老金体系的信任越高,养老金面临的阶段性问题也就越突出,变革也就更为紧迫。
养老的重担如今正慢慢转移到在职员工和企业身上,养老金涨幅的放缓,其实也更多考虑到年轻人的重负。
一边是已经退休的老人,一边是还在上班缴费的年轻人,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是一门学问。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口结构性变化、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过去那个养老金飞速上涨的时代,也几乎再也不会回来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