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一年,ESG都被冠以“元年”的名号。
时至今日,它已不再是一个停留于纸面的时髦词汇,而是真正踏入“深水区”,接受更切实的考验:
ESG信息披露开始成为更多企业的合规必答题,ESG评级逐渐成为拿下海外订单的重要采分点…。当ESG开始密切地与产品业务、收入增长挂钩时,其重要性和优先级自然不言而喻。
把目光聚焦于新能源汽车,ESG也掀起一场车企的转型浪潮。虽然谈及环境友好,新能源车的天生优势已成共识,但ESG并不仅仅囊括环保一个纬度,更有社会影响和企业治理的全盘因素。
站在ESG的整体视角,并不是每家新能源车企都能算作ESG优等生。
就汽车行业本身而言,每辆整车背后都是一条长且复杂的供应链,再加上各国对于ESG均有其定制化的解读及要求行业还未设立特定的ESG标准,这无疑都给企业的ESG实践增添了难度。
在车企寻路ESG的旅程中,一些“优等生”已开始崭露头角,小鹏汽车便是代表之一。
不久前的4月17日,小鹏汽车发布了《2023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在议题重要性矩阵中,小鹏将产品质量与安全、商业道德、客户服务与满意度列为企业的核心议题,并凭借各项议题的优质表现拿到一张亮眼的“ESG成绩单”。
2023年,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摩根士丹利(MSCI)将小鹏汽车的ESG评级结果由“AA”级上调至全球最高“AAA”级。这一成绩不仅超越了各大老牌车企,也超越了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业。
其中,在清洁技术发展前景、产品碳足迹、企业治理等多项关键指标中,MSCI均给出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的评价。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ESG转型浪潮正席卷千行百业。当众多车企开始投身于竞速ESG转型时,小鹏汽车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
当汽车更“聪明”,智驾技术如何赋能ESG?
“上一个十年是新能源的十年,下一个十年是智能化的十年。”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如是说。
他始终相信,电动汽车的核心拐点在于智能化,而非造型和成本。这也是小鹏汽车早在十年前,就坚定押注智能科技的原因所在。
这一前瞻性决策,如今也得到了时间的验证。“AI大模型加速上车”已成为今年北京车展上的关键词,并以此为主题开启了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角逐。
但市场上仍有一些质疑声存在:智驾技术VS人工判断,到底谁更靠谱?
从技术原理看,智驾技术本质上是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具备更高效的驾驶性能,也要游刃有余地处理海量数据,在驾驶中提供准确的感知、规划和控制支持。
借助高精度传感器以及先进算法,智驾技术可以全方位地感知和分析周围环境的信息,为车辆提供精确的决策依据。
相比之下,人工驾驶在很大程度上则依赖于驾驶员的视觉和听觉感知,有时候可能会受到疲劳、情绪、注意力分散等因素影响,对环境的感知和判断出现偏差。
如果和ESG议题相挂钩,汽车行业是个典型的强产品、强服务行业,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产品体验,无疑使其成为车企ESG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小鹏汽车最新发布的ESG报告中,“产品质量与安全”更是被列为企业ESG重要性矩阵中的最核心议题。
小鹏汽车认为,更智能的功能背后,实则是高质量的安全产品作为托底支撑。高阶智驾最大的价值,就是帮助降低事故率。数据显示,2023年,小鹏车主在开启智能驾驶状态下,平均每百万公里事故率约为手动驾驶状态的1/10。
何小鹏此前也表示,未来随着智能驾驶能力的提高,车、路、云协同的无人驾驶时代到来,这一数字有望降至1%至1‰之间。
从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层面,小鹏汽车已将质量安全写入其治理架构之中。公司目前已搭建起公司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以及产品安全管理委员会,并下设产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和内部产品安全工作组,形成联合工作机制。
如果落地到更具体的产品维度,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被视为小鹏汽车在科技研发中的重点,也是公司研发工作的最主力领域。
据小鹏汽车的ESG报告,公司的研发投入已在近四年连续增长。2023年,小鹏汽车产品及技术研发投入已超过52亿元,研发人员占到公司员工的40%。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增加中,今年小鹏汽车的技术研发投入预计将超过60亿元。
智能技术仍在飞速迭代,并全方位重塑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但站在社会公共价值的角度,智能技术不应是少数高端消费群体的专属特权,而是应该广泛惠及于社会各个角落。
用技术成本优化促进科技普惠,也被小鹏汽车视作未来的重要布局方向。公司致力于降低智能化产品的门槛,让科技的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个人,从而减少社会阶层间的数字鸿沟。
在今年3月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何小鹏首次宣布小鹏汽车即将发布全新品牌,正式进军15万元级全球汽车市场,致力于打造“年轻人的第一台AI智驾汽车”,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智驾技术带来的便捷。
不仅如此,小鹏汽车也在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和社会责任项目,公司早在2021年就成立了小鹏基金会。这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中首家聚焦生态环境议题的企业基金会,通过新能源汽车科普、低碳出行倡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等环境科普教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生态环保知识。
一张亮眼的ESG成绩单背后,实则是小鹏汽车多年的深厚技术沉淀和社会责任担当。
这也让小鹏汽车的智能技术积淀和ESG成为两个相辅相成的领域。前者在于利用智能技术,促进消费者智驾平权和行业创新变革,后者意味着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更负责任的长期价值,二者共同为产品安全、科技创新、社会责任等议题持续赋能。
出海第一步,先做好ESG
作为出口“新三样”之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异军突起。中汽协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42.1万辆,同比增长20.8%。
如今,中国车企的走出去策略也在不断延展,从过去单纯的产品出海,加速向技术出海、产业链出海拓宽。
从2020年起,小鹏汽车就开启了海外布局,并在2024年翻开新的一页。
在2024年的开年公开信中,何小鹏将今年定义为“小鹏国际化V2.0的第一年”,表示将从产品、智能驾驶、品牌等方面全面打造全球化的新路径。
这一决心在持续扩大的海外版图中得到印证。2024年5月,小鹏汽车接连宣布进军澳大利亚市场和法国市场,国际化2.0战略正加速落地。
不过要在国际市场吃到更多蛋糕,ESG工作正在成为关键砝码。ESG做得好不好,甚至直接关乎能否拿下订单。
特别是在不同市场,这场“入场券”的要求也存在差异。面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政策标准,车企的应对方案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举例来讲,欧盟在ESG领域的标准向来是行业政策风向标。欧洲理事会近两年通过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新电池法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从不同维度对企业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提出要求。
“以CBAM为例,该法规对欧盟进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进行评估,出口企业或将面临额外关税要求。这个法规直接绕过整车产品,关注到汽车售后备件中的紧固件,如螺母等。”小鹏汽车ESG负责人表示。
又如《新电池法》,它不仅要求披露汽车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产品碳足迹,还要求提供电池护照,披露各项详细信息,且提出碳排限值和尽调要求。
这意味着,ESG要求已经细化到产业链上的每根毛细血管。
从原材料、化学用品的采购,再到精密零部件和整车组装,一辆整车背后的供应链冗长而复杂。打造一个更透明、负责可持续供应链体系,更是一项艰巨任务。
以减碳为例,虽然电动汽车天然具备低碳属性,但若溯源到原材料开采、加工阶段,或是电池废弃后的再处理环节,减碳仍是难题。
从2022年起,小鹏汽车搭建了公司碳排放测算体系,并建立起全量产车型的碳足迹评估体系,对企业碳排放量和各车型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内部测算。
同时,小鹏汽车也面向供应商开展全生命周期下的可持续管理,包括供应商准入、审核、风险管理及ESG考核等。其中,环境管理的相关政策已覆盖业务全流程,从生产运营、废弃物管理、处理环境影响,再到物流配送和带动供应商及承包商减碳等。
这背后更与小鹏汽车持续迭代的ESG管治机构紧密结合。
结合公司ESG战略规划,以及海内外ESG市场、政策环境的变化,小鹏汽车设立了并列的“E/S/G/传播各矩阵小组”与“ESG执行工作组”,协助管理各项ESG相关事务,进一步细分明确各板块的权责,提高ESG事务的处理效率。
不仅如此,公司还针对性引进模块专家,如电池领域技术专家、海外政策法规专家等,提升委员会在政策应对方面的柔韧性。在整体层面,小鹏汽车基于全球ESG发展预判及政策未来趋向,制定更长远的ESG战略规划,并在战略落地时进行充分的经营评估,确保其持续性及经济性。
当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系统性的可持续转型难题,小鹏汽车以经验和技术赋能更多供应商,包括开展帮扶计划、定期举办供应商经验分享等,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质量水平。
在2023年,小鹏已入选国家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并获得“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称号。
当企业出海被视为新的增长动力,我们同样看到硬币的另一面。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下,不可预见因素与贸易限制措施纷繁交织,无疑给企业出海增加了额外挑战。
小鹏汽车也表示,公司会始终关注法规变动的情况,保持与国家相关部门、行业同行、权威专业机构的深度交流,对切实有益于国际社会发展的绿色规则积极应对,对带有明显绿色壁垒属性的规则发出中国车企的声音。
新能源车企在中国的快速崛起,仅有短短近十年的时间,而ESG话题更是从近三五年才真正走入大众视野。车企与ESG的结合仍是一个尚待深入探索的领域,每一位参与者都在在未知的水域中摸着石头前行。
但此时的小鹏汽车已抢占先机,做出很多引领甚至改变行业的事,并仍将持续下去,在一条长期主义之路上探索更多可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