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海市国资委印发《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引》,旨在科学系统评价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标志着上海在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据介绍,《指引》明确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义,对评价体系的设立原则、指标选取、权重确认进行解释说明,明确了评价方法、流程、结果使用。《指引》主体内容共包含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义与属性、指标设立原则与评价体系框架、行业分类与评估方法三个部分,适用于评价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核心竞争力。
上海市国资委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完善指标库体系,加强行业对标,扩大分析覆盖范围,切实提升监管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大维度锚定核心竞争力内涵
本次《指引》出台,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给出了官方定义:企业集合自身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协调整合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持续竞争优势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五大核心属性——不易模仿性、不可替代性、可持续性、动态性、延展性。
“核心竞争力不是静态的‘护城河’,而是动态的‘进化力’。”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定义突破了传统财务指标评价的局限,强调能力的内生性与长期性。
例如,动态性属性提出,核心竞争力是随着产业发展趋势、企业生命周期、政策环境变更不断动态调整的能力,始终会伴随竞争环境演化;而延展性属性则提出,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以外的各项能力,促进企业总体竞争优势改善,最终惠及企业各项终端业务和产品实力的提升。
《指引》还明确,不易模仿性属性是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个体所独具的能力,难以被其他竞争对手复制;不可替代性属性是企业关键竞争优势无法通过核心竞争力以外的因素获得;可持续性属性是核心竞争力自身具备可持续性,且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
建立“1+1”评价指标体系
《指引》设立原则和总体思路提出,本指标体系构建坚持专业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精简性原则,注重做到“三个区分”。
一是区分结果性与过程性指标。把核心竞争力的指标总体区分为结果性与过程性指标,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价与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中,结果性指标用以直接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过程性指标用以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变化的原因,通过观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助力企业既看到自身长板,也能找到短板弱项,明确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方向。
二是区分通用性与行业性指标。核心竞争力的指标存在较大的行业特殊性,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指标构成有所不同。通过区分通用性与行业性指标,更加科学专业地评价与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
据悉,《指标》目前共纳入通用性指标25个,行业特殊性指标140个。以汽车行业为例,特色指标纳入了单车利润、品牌网络流量热度、新能源车渗透率等指标,而酒店行业特色指标则纳入了门店数、平均每日房价、每间可用客房收入、入住率等指标。
三是区分固定性和选择性指标。指标体系划分为两级,其中一级指标及权重采用固定方式,二级指标采取指标库方式,依照不同行业动态调整行业特性指标,且二级指标与权重可由行业企业自主调整。
在这一设立原则和总体思路下,科学量化不同行业企业竞争力便有了指引。评价体系框架显示,为全面准确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指引》对每一个重点行业建立“1+1”评价指标体系——即“一套结果性指标+一套过程性指标”。
一套结果性指标用以直接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由于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最终通常表现为企业盈利能力强、重要产品市占率高、行业地位领先、品牌价值突出等特征,因此结果性指标具体纳入财务表现、行业地位、品牌价值三个维度。其中,一级指标内容与权重依据专家建议固定,三者权重分别为50%、30%、20%。
一套过程性指标用以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原因,通过观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捕捉关键要素变化,为企业明确长短板以及重点能力培育方向。具体划分为价值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战略管控能力、产业影响能力、ESG表现5个要素,共13个一级指标,指标内容及权重固定。其中,价值创造能力重点体现企业在竞争中能够实现更高的效率或更低的成本;科技创新能力重点体现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规模、创新产出效率以及业务模式创新。战略管控能力重点体现企业战略规划的科学性、敏捷性以及风险管理情况。产业影响能力重点体现企业在相关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以及海外布局情况。ESG表现重点体现企业在环境、治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效能。
九大行业实行差异化评估
结合中证行业划分标准以及市属国企行业分布、主业目录,《指引》纳入9个大类行业,分别为工业、消费、房地产与建筑、金融、公用事业、原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其他服务业,具体涉及20个细分行业。
围绕9个大类行业,《指引》针对不同行业设定能力权重“指挥棒”。具体而言,各构成要素的权重设置侧重点不同,例如工业、原材料、消费行业、其他服务业强调各项能力均衡,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权重最高(40%),而房地产与建筑、金融、公用事业突出战略管控能力(权重为30%)。
最终,按照行业划分,结合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的总体框架,共形成20套细分行业指标体系。
上海市国资委表示,《指引》的出台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对于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识别与一流企业的差距,找准切入点推动自身改革发展,打造现代新国企;有利于国有企业围绕国家战略任务和上海城市发展,锚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目标,推动国有企业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增强核心功能,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有利于更好完善监管企业画像,提高国资监管精准化、科学化水平,引导企业把资源要素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向聚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