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贸行四海,作者 | 天巫
这场美国发起的针对全球的关税战,进度条还没拉过第二周。
但美方已经两次“小修改”了自己的政策。
继4月9日主动暂停75个国家的超高对等关税实施后,4月11日又被扒出,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PB)在后台悄然然修改了税则,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路由器等电子产品和零部件的进口税率进行豁免。
一天后,4月12日,美方又进行对外宣称,针对电子产品及零部件的豁免只是暂时的,并表示对电子产品征收的单独关税“很快就会出台”。
短短半个月时间内,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断调整,让这个本就充斥着“不确定性”的年头更加混沌。之前如火如荼的出海热潮也似乎要被按下终止键。
现在大家公认的确定性,恰如美国脱口秀节目的调侃,特朗普永远在变这点“永远不变。”
调侃归调侃。我们中国人面对变局,从来都有“来都来了”的积极入世心态,这次也不例外。
「贸行四海]谨以此文,抛砖引玉,说说我们看到的这场全球经济大变局下的三大观察点,也希望朋友们能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方。
时间:有限时间VS无限时间
“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4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社媒上发布了一段72年前的讲话视频。
这段讲话视频拍摄于1953年2月7日,时值抗美援朝的谈判阶段,表明了中国人不怕挑衅、不会退缩的决心和意志。
与我们“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原则不同,发起关税战的特朗普团队,则有着明显的时间轴约束。
(贸行四海制图)
从4月2日算起,我们可以看到美方发起的关税战,是一场典型的“有限的游戏”:
面对这么多的节点拷问,特朗普政府很难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打关税消耗战、长期战。
最明显的就是,4月9日美方主动对75个国家暂缓征收超过10%幅度的对等关税,而针对中国玩起关税加码的文字游戏。
这一幕让人想起,1946年蒋介石被迫从全面进攻转向重点进攻。
市场准入:消费品VS原材料+服务贸易
当然关税战对我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利空已经肉眼可见。特朗普无视美国的国家信用,下场砸烂自身一手主导的二战后全球经济秩序,原本按照这个秩序进行的投资、外贸、供应链、金融等都已经陷入混乱,甚至被颠覆。
关税战以来,原本的全球资金避险天堂——美债被大量抛售,发债成本节节高,已经充分说明了这点。
昨日之日不可留。我国现在也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捍卫我们的利益。
多年来,美国频频发起贸易战、长臂管辖的很大一个底气在于,其自身是全球第一大市场,可以以市场准入来控制价值链。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比较少宣传,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来看组2024年的中美进口的对比数据:
仅以芯片为例,2024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为3856亿美元(约合28000亿人民币),占全球总量的65%。
4月11日,海关总署调整了集成电路的原产地认证规则,从原本以封装地,改为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原产地。
此前,美国本土芯片企业,在美国进行芯片晶圆流片,然后在马来西亚等地进行封装,以马来西亚原产地的名义出口中国。
此番规则更改后,这样的芯片将被认定为美国制造,以最新的美国对华出口税率来征收关税。如果按照当前关税税率,以后在美国本土流片的芯片将很难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巧合的是,4月11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PB)就被网友发现,悄然在后台修改了税则,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路由器等电子产品和零部件的进口税率进行豁免。
除了芯片,我国还是全球原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矿石、大豆、玉米、猪牛肉、黄金、木材与纸浆、集成电路制造设备、高端医疗器械等实物商品的全球核心市场。
另外,自2013年以来,中国连续11年稳居全球第二大服务进口国。据商务部介绍,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逆差来源地,逆差规模总体呈现扩大趋势,2023年为265.7亿美元,占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总额的9.5%左右。
更为关键的是,中美互飙关税的结果,目前来看,呈现出美国商品和服务无利可图,被中国和第三国所替代,而中国输往美国的很多刚需商品,美国则找不到合适的替代提供方。
发展观:金字塔结构VS世界合伙人
当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掀桌子的时候,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全球进口市场,与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正加速推进。
4月10日,中欧就电动车启动价格谈判,同意研究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取代欧盟2024年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方案。
4月10日,阿根廷宣布,与中国续签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4月11日,中国与西班牙签订《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
目前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分工,将世界分为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的金字塔结构,妄图将其他发展中国家都锁死在其画好的生态位。
吃肉的永远吃肉,啃骨头的就好好啃骨头,喝汤的只配喝汤。
偏偏遇上犟种的中国人,从来都是坚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也致力于与全球共同发展。
2013年,中国发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截止2022年,中国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元,共建国家十年来累计对华投资也超过1400亿美元。
根据商务部数据,2024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39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以美元计为336.9亿美元,增长5.4%)。
“出海”也在十年内成为中国经济界的热词。这些对外投资覆盖了从制造业、跨境电商、品牌国际化、渠道出海、服务贸易、人才交流等方方面面。
「贸行四海]作为专注研究和服务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机构,调研发现,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明显有别于此前美国、日韩以大企业为主导,倾向输出标准的方式,而是呈现出大小微企业齐齐出海,深度融入本土化,全价值链与全球共振这三大特征。
以非洲为例,之前更多被发达国家视为资源国。很多中国企业则在非洲大力投资制造业,创建品牌,深耕当地市场。除了“非洲手机之王”传音外,如非洲第一大瓷砖品牌Twyford,如非洲第一纸尿裤品牌Softcare,非洲版支付宝Opay等都是中国企业的手笔。
再以4月4日,刚刚被特朗普延长了75天禁令宽限期的TikTok为例。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美国有超过310万人直接受益于TikTok价值链,包括200多万名的美国本土内容创作者,上百万美国人从事TikTok的账户管理、电商运营、品牌互动、市场推广等岗位。
可以举的例子很多很多。可以说,在中国企业和创业者眼中,从来没有什么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之分。市场没有天然的尊卑贵贱,出海的终局就是中国企业与海外市场各方的深度合作,利益共享。
(马来西亚某电视台节目截图)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经济系教授钟志强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的时候就将,中国对外合作概括为发展世界合伙人模式,大家是更喜欢美国这种世界警察,还是中国这种世界合伙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人的大航海时代”正式开启
以上,我们从时间、贸易相互依存度、价值链合作模式三个角度,分析了美国发起的全球关税战,不具备持久战的能力。
那么美国发动全球关税战的底层动力在哪里呢?
撇去各种段子和阴谋论,我们结合美国历史来抛出另外一个角度,那就是此前美国向全球发动过两次大规模关税战,让美国尝到了很大的甜头。
19世纪80年代,美国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1890年,被特朗普视为偶像的威廉·麦金莱(时任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推动并打响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关税战,通过《麦金莱关税法案》,对进口美国的几百种主要商品加征关税,平均税率高达50%。
七年后,麦金莱当选为美利坚第25任总统。上任当年,主导通过《丁利关税法》,将平均关税提高到比《麦金莱关税法》还要高的水平。
第一次关税战期间的1894年,美国美国正式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1930年,美国第31任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签署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打响了美国第二次全球关税战,将2万多种进口商品关税提高至历史峰值,导致全球贸易崩塌,成为二战爆发的很大一个诱因。
二战后,已经做了半个多世纪全球第一经济体的美国,主导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了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
只是这两次美国对全球关税战的前提,都是美国处于国力上升期。特朗普要重演麦金莱的剧本,奈何自身演技和实力不允许。
历史上尚没有国家对全球制造第一大国的贸易封锁成功例子。1806年11月,拿破仑出台大陆封锁政策,旨在通过切断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贸易往来,希望重创英国经济命脉。
初期,大陆封锁令确实对英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英国的出口量急剧下降,制造业遭受沉重打击。然而,英国通过积极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发展国内产业,逐步减轻了对欧洲市场的依赖。长期来看,这一政策反而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步伐,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1903年5月,原本推崇自由贸易的英国,面对德国和美国的竞争,也打响了关税战。然而,这一政策导致了英国国内食品物价大幅度上涨,严重影响了国内多数民众的生活,最终英国在四年后终止了这场关税战。
不过毁灭一座桥梁可能只要轻轻按下爆炸按钮,要修复一座桥梁则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
目前各方分析中,最乐观的分析,也认为至少未来3到6个月,中国从事外贸,尤其是对美贸易的企业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
内外贸一体化、加速全球供应链分散配置、有涨价能力的企业提高售价、重新核算成本等都是眼下企业们在抓紧推进的应对事宜。
秉持让子弹飞一伙的原则,我们还将持续关注这场史诗级全球关税风暴的走向,并在下一个时间节点,与大家分享我们的观察与思考。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2025年4月2日,已经真正开启属于“中国人的大航海时代”。
之前虽然国内企业都在加大出海力度,但是其中相当多的出海企业主要是围绕美国市场做转口贸易,或供应链多元化布局。
让我们回顾下历史,之所以欧洲兴起航海大发现,正是因为公元15世纪,东方经红海和波斯湾至欧洲的两条商路,由伊斯兰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把持,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无法染指,所以急于寻找直达远东的航路。
全球贸易如水,水无常势。当美方挥舞关税大棒,破坏现有贸易网络之后,中国企业只能被迫向更广更深的星辰大海驶去。
中国价值链也将与全球发生进一步的融合。从研发、设计、组装、中间件、原材料生产与精加工、贸易,到渠道、品牌、服务、文化,舒展开来。
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凶猛的出海浪潮到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