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耀斑爆发应该减少出门,增加防晒保护措施”“地磁暴对人类身体健康有影响”“太阳耀斑会增加辐射”……近期太阳频繁爆发耀斑,不少网友纷纷网上留言,这些说法是否正确呢?
先说结论,如果你的职业跟无线电通讯、极地电力保障、低轨卫星运营没啥关系,那耀斑跟你的日常生活就没啥关系。
地球有地球磁场和大气两层保护“外衣”,会屏蔽大量来自太阳和银河系的高能粒子。因此,太阳耀斑发生时,地面上受到的辐射通常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做好日常防晒措施即可。
如果你是科幻迷,太阳耀斑的发生倒是可以有那么一点浪漫,因为极光的出现。
此次爆发的耀斑是何量级?
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2日介绍,北京时间6月2日3时39分,太阳活动区13697爆发了一次强度为M7.3级的中等耀斑,并伴随明显的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喷发类型为全晕喷发。受此影响,预计在6月4日前后可能发生小至中等地磁暴。
而且此次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的太阳活动区曾在6月1日至2日连续爆发3次X级以上耀斑,且未来仍有爆发中等强度以上耀斑的可能。
虽然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一种,太阳距离地球又很远,但是,耀斑就像太阳打了个“喷嚏”,地球也可能跟着“感冒”。
“如果不是近期频繁出现的极光,人们可能很少关注到地磁暴。地磁暴对于人类而言,是既看不到又感知不到的。”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空间天气技术研发室高级工程师韩大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韩大洋解释,极光的产生与地磁暴的发生有关。地磁暴是指地球磁场出现剧烈扰动的现象,往往表现为地球磁场的方向和大小的快速变化。引发地磁暴的能量则是来自太阳的爆发活动。在地球磁场与太阳高能物质“对抗”时,大气中的粒子也在吸收着能量,当这些原本不属于它的能量释放出来,就会发生闪光。400千米高度的氧原子释放能量时会产生红色的光,200千米左右高度的氧原子被次级电子激发时会产生绿色的光,100千米左右的氮分子会产生紫色的光,由此形成绚烂多彩的极光。
地磁暴发生期间,会对什么产生影响?
据了解,地磁暴发生期间,运行在500千米以下轨道高度的人造卫星和空间站可能因大气拖曳造成轨道高度的下降,卫星导航设备的定位也会因电离层环境的不稳定而误差增大;对于飞行在大气层平流层底部高度区域的飞机,会面临通讯环境变差和跨极区辐射的双重风险;地磁暴造成的地磁强度和倾角的变化,则会给信鸽一类依靠地磁导航的动物带来麻烦;对于极光爱好者,伴随地磁暴而来的便是极光,未来几天要时刻注意空间天气信息。
耀斑的发生,跟太阳的整体活动有关。太阳看起来每天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
大约每11年,太阳活动就会由高峰进入低谷再返回到高峰,按照之前的规律,到2025年前后,太阳活动将会达到最高值。黑子、耀斑、太阳风暴都是太阳活动的表现。耀斑有大有小,从小到大分成B、C、M和X级,每一级比前一级能量大十倍,所以BCM也被分成了十小级。但是X作为这套标准的天花板并不设上限。比如卡林顿耀斑,有人估计大概会是 X45 级。M 级以下的耀斑,对地球可以说毫无影响。M级的耀斑在一个太阳周期里会发生几千次。X级的耀斑虽然到了值得发灾害预警的程度,但其实每个太阳周期也会发生上百次。
地磁暴导致嗜睡?到底有何影响?
此前,太阳耀斑、地磁暴等话题不断冲上热搜,引发关注讨论。
一些网友表示,地磁暴给自己身体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我最近好困,有点时间就想睡觉。”
“不光嗜睡还嗜吃,这正常吗?”
“我睡不着的原因找到了……”
“地磁暴嗜睡”的词条,曾一度冲上热搜。
“地磁暴对于生命健康并无明显影响,这一点是科学界的看法。地球磁场强度约几十微特斯拉,地磁暴时的磁场强度波动约几百纳特斯拉,波动幅度约百分之一。没有具体实验数据,但估计波动不会对生命活动产生明显影响。影响主要在于太阳耀斑的带电粒子对电磁波通讯和电力系统造成影响。”河南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天文馆馆长李德范说。
李德范告诉记者,对于耀斑和地磁暴,主要的认知应该是,这都是正常反应。太阳是一个超级聚变反应堆,其输出功率极其稳定,波动一般不会超过万分之一。作为一个超级聚变反应堆,其电磁活动非常猛烈,太阳风是其微量的带电粒子泄漏,是不可避免的。耀斑爆发也是太阳超级聚变反应堆的正常电磁活动现象,其能量虽然巨大,但造成的太阳功率输出变化依然很小。
“地球磁场是地球的防御机制,其功能就是抵御太阳风袭击,它每时每刻都在工作。地磁场如同一个无形的保护罩,把太阳风粒子远远驱赶离开地球。有大耀斑爆发且正好耀斑对准地球时,地磁场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增强,极少量太阳风粒子穿透了地磁场的防护罩,打到大气层,于是出现大量极光。”李德范说,同时地磁场也因为和太阳风的剧烈作用而波动。我们看到的这一切都不过是地球防御机制在运作而已。大自然在方方面面都设定了严密的机制,这是造就地球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